歷史上的每一個朝代的覆滅,宗室皇族的命運都十分凄慘,但是清王朝滅亡后,亡國之君溥儀不僅保留皇帝尊號和小朝廷,而且其他皇族人員也都繼續住在紫禁城里,這是怎么回事呢?
(溥儀劇照)
1912年2月12日,是終結清王朝政權的日子。
這天,臨朝稱制的隆裕太后以皇太后的名義,向全國頒布了退位詔書。她在詔書里說:“人心所向,天命可知。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,拂兆民之好惡,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,定為立憲共和國體。”
同時,6歲的溥儀宣告退位。
準確地說,清王朝的覆滅比起歷朝歷代的覆滅,要柔和得多。
要知道每建立一個新的政權,總是會引發多年的戰爭,以致民不聊生,血流成河。
而清王朝的和平退位,則是在不動一刀一槍的情況下,順利完成了新舊政權交替,避免了將飽受苦難的國家,再次拖入內戰的深淵之中。
那么,是誰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呢?
這就得說到袁世凱。
袁世凱這個人,慈禧太后在位的時候,就一度是慈禧身邊的紅人,他不僅軍權在握,而且在朝廷中也很有影響力。
不過,比起大清王朝專職補鍋匠李鴻章,袁世凱顯然對大清王朝缺少忠心。準確地說,他更像個政治上的狐貍,隨時都在謀算著為自己撈取最大利益。
1908年11月,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相繼病逝,遵慈禧太后遺詔,3歲的溥儀登上了帝位。而他的父親載灃則被任命為攝政王,替溥儀料理國家軍政事務。
于公,載灃要解除袁世凱的權勢,以消除他的朝廷中的影響力。于個人來說,載灃也要為光緒皇帝報仇。只是迫于形勢,不能誅殺袁世凱,但隨后載灃仍然以“足疾”為由,讓其卸職還家,做富家翁去了。
辛亥革命爆發后,舉國上下紛紛響應,不是這里鬧獨立,就是那里發動武裝起義。最讓載灃頭痛的是,由于北洋新軍唯袁世凱為馬首是瞻,因此對朝廷的命令根本就是陽奉陰違。
眼看無力回天,載灃知道他自己不是收拾爛攤子的料。思來想去,能調得動北洋新軍的就只有袁世凱,所以走投無路的他只得再請袁世凱出山。
(載灃劇照)
袁世凱也明白,這是朝廷把他當救世英雄了。
既然是英雄,那自然得傲嬌一把,所以他以“足疾未愈”為由,拒絕了湖廣總督的官職。
眼看朝廷岌岌可危,焦頭爛額的載灃,只得交出軍政大權,回去抱孩子去。
而重新掌握了軍政大權的袁世凱則在朝臣和北洋將領的賀喜中,風風光光地走馬上任了。
果然,袁世凱上任后,就下令北洋新軍猛攻漢口,炮轟武昌,并且迅速就收復了漢口。
捷報傳到宮里,隆裕太后激動地對跪在地上的袁世凱說道:“余一切不能深知,以后專任于爾。”
可惜隆裕太后看走了眼。此時的袁世凱,雖然在隆裕太后面前“表忠心”,但他早在暗處對革命黨暗送秋波,表示支持革命。
其實,此時的局勢對于革命黨也并不是很有利。一方面雖然各地紛紛獨立,但是北京周邊的省份依然在清朝廷的控制之下。此外西方列強環伺,時刻想要瓜分中國。當然如果把清朝廷逼急了,一場內戰無法避免,和袁世凱統領的北洋新軍比起來,革命軍的力量顯然不足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,一旦發生內戰,結束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努力,也許就會付諸東東流。
所以,以大局為重的孫中山,與袁世凱達成了密約。表示如果袁世凱能讓溥儀退位,就讓他出任大總統一職。
(袁世凱劇照)
雖說大總統和皇帝的概念不一樣,但是在袁世凱看來,這也是“萬人之上”的職務,袁世凱的小心臟在聽到這個約定時,禁不住砰砰直跳。
畢竟袁世凱也知道清朝廷的氣數已盡,再說子幼母弱,溥儀一個小孩子,隆裕雖臨朝稱制,但她根本不具備慈禧太后那樣的鐵腕手段。與其做清朝廷的救世英雄,死后得一個“忠武”的謚號,不如自己另做打算。
所以,袁世凱決定逼迫溥儀退位。為此,他做了三件事。
其一就是勾結列強,制造恐慌。西方列強為了自己的利益,并不愿意看到中國分裂。所以他們愿意扶持袁世凱,而袁世凱也和他們勾結一起,讓他們向清朝廷施壓,并放出列強要攻打清朝廷的風聲。
其二就是恐嚇隆裕太后。袁世凱一再告訴隆裕太后,革命軍已成燎原之勢,其勢力極為壯大,并且馬上就要打到北京城來。到他們打進城來后,宗室皇族就會慘遭殺戮。為了把戲演得更逼真,袁世凱還命人朝著紫禁城轟了幾炮。
其三就是以《清皇室優待條件》,讓隆裕太后同意讓溥儀退位。
優待條件中,既保留了溥儀的皇帝尊號和小朝廷,同時民國政府每年還拿出400萬兩白銀供養溥儀和其他皇族。
隆裕太后本來就對政治一竅不通,不是袁世凱的對手。再說此時的的皇親貴族們早就嚇得逃的逃,跑的跑,連個替她拿主意的人都沒有。所以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,隆裕太后最終同意讓溥儀退位。
當然,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,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里對新政權是利大于弊。
試想,歷代亡國之君,雖然王朝滅亡了,但是影響力卻還不小,特別是一些遺老遺少們更是把其作為復辟大旗。因此讓溥儀和皇室成員繼續住在紫禁城里,且給予優待,一方面安撫了皇族,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監視作用。
還別說,在袁世凱做大總統的那幾年,溥儀和那些滿清遺老們倒也相安無事。
只不過在他去世之后,由于段祺瑞等人沒有重視溥儀身份的特殊性,沒有繼續做好善后事情,才先后鬧出張勛復辟和到偽滿洲國做傀儡皇帝的事情來。
(參考史料:《清史稿》《袁世凱傳》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