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,在276年的時間內共傳位12個皇帝,誕育了數百位皇子皇孫。原本隨著清朝的覆滅,這些曾經的皇室后裔早已被人們遺忘。但是因為近年來各種清宮劇的熱播,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清朝皇室子弟的事跡產生了興趣。其中最受“歡迎”的一位皇子就是五阿哥永琪,而在他去世以后還發生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。62年前,五阿哥永琪墓在北京水庫被發現,墓中陪葬品上的一個字,驗證了百年前的一個傳聞。
永琪墓
修建水庫,挖出清朝王爺墓
62年前,在我國北京市密云區發生了一件大事——當地在修建密云水庫之時挖出了一座清朝王爺墓。此墓風水極佳,地宮下的景色更是輝煌大氣,墓中還留有眾多精美的陪葬品,由此可知墓主人的身份一定異常尊重。后來經過眾多學者的緊急研究和調查,人們終于得知了墓主人的真實身份。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“太子陵”,墓中安葬著乾隆皇帝的三個兒子,分別是皇長子永璜、皇三子永璋以及皇五子永琪。
五阿哥永琪墓
在經過進一步的勘察之后,學者們驚喜地發現,雖然“太子陵”外圍的紅墻遭到了一定的損毀,但是內部卻保存完整,沒有任何被盜過的痕跡,于是考古人員立即對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。當人們打開五阿哥永琪的墓室后,發現墓中不僅四處散落著名貴的珍寶,而且其中一件文物上還寫著乾隆皇帝的親筆題字“榮”,從這個字可以看出五阿哥永琪在清朝時必然尊享不凡的地位。
永琪“墓”中出土的文物帶有“榮”字
“榮”字的非凡意義
根據史料記載,乾隆30年,24歲的五阿哥永琪被乾隆皇帝封為親王,而“榮”就是他當時的封號。熟悉清史的人一定知道,“榮”字在清代是一個非常尊貴的字眼,在滿語中意為“榮光”、“崇高的”,而清朝僅有兩位親王得到過這樣的封號,一位是永琪,另一位則是順治帝和董鄂妃所生的皇子。當時順治帝對董鄂妃愛得深沉,還曾想要將兩人早夭的兒子追封為太子,但最終不敵眾人反對,只好退而求其次將兒子封為“和碩榮親王”。
永琪畫像
后來,當乾隆皇帝給五阿哥永琪擬定封號之時,必然是知道“榮”字的非凡意義,但乾隆依舊堅持將永琪封為“榮親王”,可見他對這個兒子充滿了厚望。如今,“榮”字又再次出現在五阿哥墓室的陪葬品中,進一步確定了此人在清朝皇室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并且值得注意的是,永琪也是乾隆時期第一位在生前就得到“親王”身份的皇子,所以其身份之貴重無需多言。
永琪劇照
歷史上真正的五阿哥永琪
而歷史上真正的永琪究竟是怎樣的呢?為什么備受乾隆重視的他會在25歲的大好年華匆匆離世?永琪出生之時,他的生母愉妃在后宮中并不算得寵,但他自幼聰慧機敏又精通文韜武略,所以備受父親乾隆喜愛。他22歲那年曾跟隨乾隆一起前往圓明園避暑,結果園中突然失火,幸虧他親自沖入火中將父親乾隆背出來才避免了一場厄運。從那以后,乾隆皇帝就對他更加看重,并且時常夸獎他“恪盡孝道”。
永琪劇照
按照這樣的榮寵,永琪本可以成為角逐皇位的有力人選,但誰也沒想到他竟然在25歲就英年早逝了。五阿哥永琪十分善于騎射,而且毫不在意自己皇子的身份,經常在外風餐露宿去騎馬狩獵。久而久之就染上了“附骨疽”,這種惡疾雖然不是絕癥卻極難治愈,并且發病后讓人痛苦難耐。而在永琪身上這種病癥更加嚴重,病發不久后他就不幸離世。五阿哥永琪死后乾隆十分悲痛,下令將含有“純正”之意的“純”字作為他的謚號,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。
乾隆劇照
乾隆心中滿意的儲君人選
數百年來坊間都有一個傳聞,說是早逝的永琪才是乾隆屬意的儲君人選,而62年前永琪墓中的“榮”字恰好驗證了這一傳聞。而且據清史記載,在永琪去世二十多年后,乾隆曾對英國使臣談起自己的眾多兒子,并且直言不諱的指出自己原本想要傳位于榮親王永琪,只可惜永琪早早就去世了。可見,永琪確實曾是乾隆心中滿意的儲君人選,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最終無緣皇位。至今,仍有很多人對此感到有些遺憾,甚至還有人猜想如果永琪能夠病愈并繼承皇位,會不會改寫清朝的歷史呢?分享出你的看法吧。